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点布局规划今天出炉

今天,《杭州市急救中心急救点布局规划》出炉。市规划局公布了急救点的配套设施以及杭州的急救点布局——

至年,杭州市(杭州市区,包括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萧山区、余杭区、富阳区,杭州经济开发区和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形成1个中心27个急救点的急救网络。

目前的急救点布局(图1)

规划中的急救点布局(图2)

目前,杭州市的急救网络,大多覆盖在主城区,外围急救点建设相对滞后,本次规划重点考虑了这些地区。规划形成的急救网络规模与服务人口规模相适应,空间布局与不同数量和年龄的人口布局相匹配,实现急救网络市区城乡全覆盖。

目前杭州市区设有4个急救站、22个急救点,每个站按辖区管理4-6个急救点,7个区、县(市)分别设有急救分中心,隶属于各区、县(市)卫生行政部门,独立负责辖区内院前急救工作。

现有救护车75辆,装有先进的GPS全球定位导航系统,均配备监护除颤仪、车载呼吸机、吸引器、心电图机等全套抢救设备。

根据规划,至年,市本级形成1个中心、27个急救点的急救网络;萧山区形成1个分中心、20个急救点的急救网络;余杭区形成1个分中心、19个急救点的急救网络;富阳区形成1个分中心、10个急救点的急救网络。

杭州市区应配置辆急救车。其中,市本级90辆(上城区、下城区、江干区、拱墅区、西湖区、滨江区等六城区共77辆,杭州经济开发区7辆、杭州大江东产业集聚区6辆),萧山区30辆,余杭区29辆,富阳区20辆。

病人拨打后,会根据具体的地址,派就近的急救点出去执行任务。

接下来,今年撤市设区的临安,还有建德、桐庐、淳安都将纳入杭州急救网络统筹规划的体系中。

目前,上述地区的急救设施的布局规划也正在谋划开展中。

15分钟内到达患者驻地

杭州将要新增急救点,是按照每5万人配备1辆急救车辆的标准进行配置。到年,要基本实现建成区内接警后救护车平均15分钟内到达患者驻地的目标。

一般来说,每个急救点(站)必须安排两辆救护车,每个站点安排两名担架工,一名急救医生,一名司机,有条件的可以加上急救护士。但是每次出任务的只能是一辆车,另一辆只是空车备用。

增加水上和空中救援形式

除了增加急救点,规划还对保留、改造和新建的急救站点分别提出不同建设标准。

保留的普通急救点,建筑面积不足60平方米的补足至60平方米,超过60平方米的保持现有面积;新增的普通急救点,建筑面积按照平方米设置;新增的中心急救站点,建筑面积按平方米设置(包含消毒洗车车库等设施)。

本次规划以国际化标准规划布局急救设施,到年,杭州要构建“水陆空一体"的现代化新型急救交通体系,在传统的汽车救援方式基础上,增加水上和空中救援形式。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tjl/13968.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