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界翘楚医院住院随记
医院
春风化雨润物无声
——浙人医住院随记
◎肖介汉◎
浙人医,即医院,毗邻美丽的杭州西湖风景区,是一所声名远播的大医院。前不久,笔者因病住进这所规模庞大、学科齐全、设备先进、医院,亲身感受了该院蓬勃向上的精神风貌,体验了医护人员救死扶伤的人文情怀。
笔者患的是甲状腺恶性肿瘤,以前曾动过三次大手术,其中第三次为我主刀的是现医院院长、国内著名头颈外科专家葛明华教授。
年7月中旬,笔者在宁波二院复查甲功和B超,结果显示:甲状腺球蛋白16.32,颈部肿块增大。情急中咨询医院葛明华院长,葛院长认真看了我最近几次的B超报告单,果断回复:“峡部气管前方的肿块建议切除!”儿子、儿媳立即在网上替我挂了葛院长周二上午9:30的VIP专家号。
7月21日,一大早,儿子陪同我乘坐甬杭高铁至杭州东站,转乘地铁一号线经三站在西湖文化广场站A口下。走过高架桥,一座医院跃然眼前,十几幢挺拔的门诊住院大楼高高耸立,迎着熹微的晨曦与轻扬的薄雾,“仁爱、卓越、奉献、创新”八个大字赫然醒目,一股浓郁的人文气息扑面而来。迈进“浙人医”朝晖院区,眼前豁然开朗,院前广场上人流如织。
我们无暇四顾,直奔葛院长坐诊的2号楼门诊六楼国际医疗中心(名医馆)排队静候。葛院长正在忙碌,良久,我进了—2诊室,葛院长见了,亲切地与我握手,问候:“肖老好!”握着葛院长的手,又一次见到救命恩人,一股暖流涌上心头,心里有说不出的感激。葛院长认真查看了我随身携带的影像资料和检查报告,调阅了以前的电子医疗档案,约摸二十多分钟的门诊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进行。
离开诊室,接着去四楼做新冠肺炎核酸检测,办理入院手续,医院已人山人海。下午4点,核酸检测结果出来,呈阴性,符合住院条件,可是住院预约中心却说暂时没有床位。这时,我想到了我的主管医生谭卓主任,谭主任是葛院长专家团队的核心人物,是甲状腺肿瘤方面的中青年专家,不仅医德高尚,医术精湛,业务娴熟,还是一位风趣幽默、热心热肠的人。我们联系谭主任,谁知谭主任也一筹莫展,说只能耐心等待。几番周折之后,大约5点多钟,我被安排到17楼借床暂住。来到17楼,刚进护士站,热情的护士笑嘻嘻地迎上前,说:“您老来的正好,已将您安排进了25楼八人间。”听到这个消息,我惊喜莫名,,真是“山穷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能够一步到位,如愿以偿进入头颈外科楼,这可是天大的好事,感谢上苍垂爱,善人终有善福!
来到窗明几净的25楼护士站,满面春风的陈红梅、琚伟英等护士接待了我,忙着为我办理入院手续,详细介绍患者住院应注意的事项;几位年轻的规培医生旋即把我领到医生办公室,像久别重逢的亲人一般围着我问长问短,了解病情,择要输入电脑中。此时的我有种宾至如归的感觉。
入院第二天,7月22日,凌晨5点,空腹做了血检、尿检,下午在护工带领下,做了几项必做的检查:心电图、B超、增强CT。浙人医坚持“以人为本”“关爱生命,患者至上”的服务理念,医院健康发展,医院把病人当作摇钱树,滥做检查,增加病人经济负担,给病人平添许多痛苦。医院就医,病人的精神尽可放松。儿子和二女儿一直陪在身旁,我的气色不错。
23号基本没做什么检查。上午,小女儿携外孙女从江苏常州赶来看我,买来不少食品,我调侃说:“今天可以大吃大喝,手术过后我就只能吃流食了!”
明天就要做手术,下午,我被换到1—25病区三人间32床。紧接着,医疗团队的王佳峰主任和蒋烈浩医生找我术前谈话,把与葛明华院长、谭卓主任一起拟定的医疗方案原原本本告诉我。大意是说:颈前有一肿块,向后压迫气管,大小约25*15mm,拟将其切除,因肿块与气管粘连紧密,手术中可能会出现各种意想不到的后果,若损伤气管壁,须另接管呼吸。至于颈部多发淋巴结,右侧IB、IIA区淋巴结,双侧IV区小淋巴结等,因其个儿不大,性质未定,建议暂不切除,以免创伤面太大而适得其反。
蒋烈浩医生见我心存疑虑,耐心地说:要把癌症当慢性病处理,只要影像学上看不到肿瘤,就不用去干预,治癌不必强求根治,机体免疫保护功能大于肿瘤扩散功能,让癌细胞处于静止状态,带瘤生存,一样能活得好。我问及术后要不要做碘放疗,王佳峰主任说已做过两次了,再做理论上意义不大……。
权衡再三,我同意了医生的手术方案,在协议书上签了字。后来麻醉师也进了病房,我让女儿签了字。
傍晚,蒋医生在我颈部做了手术标记,写上“GMH”(葛院长名字的拼音缩写);10点后禁水禁食。
24号,我被安排第一台手术。
早上7时10分,我被推进手术预备室,儿子、儿媳和女儿只能在外面焦急地等候。明亮的预备室里空荡荡的,异常安静。后来陆续推进来不少病友,其中一位小女孩大约只有三岁,嘴里哭喊着:“妈妈,我不要打针,咱们回家吧!”听了让人心疼。病友们成排成排平躺在我周围,有的双眼紧闭,有的你望着我我看着你,彼此心照不宣,暗自祈祷祝福。身旁的护士一边打理,一边亲切地与病人搭讪,逐一核对患者身份,工作有条不紊。
8时10分,我被推进21号手术室,移上了无影灯下高高的手术台,想到协议书上那些恐怖的内容,心里虽有点紧张,但对葛院长的医术我充满了信心。
在手术室,我第一眼看到了蒋烈浩医生,蒋医生和蔼地与我打了声招呼,我心里顿然踏实了许多。蒋医生年轻帅气,一表人才,是葛院长医疗团队中的后起之秀,我五年前做手术他也在场,算是老熟人。蒋医生慷慨地接受了我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xlz/111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