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3年23个起搏器市一医院为世界带搏

汪芳团队正在为胡根娣做手术她曾接受过34次手术,体内累计安装过22台心脏起搏器。她叫胡根娣,今年80岁了。近日,她再次来医院,心内科(南)主任汪芳教授为她装上了第23台心脏起搏器——目前体积最小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53年间医患的互相信任,共同成就了一段佳话,胡根娣也成了世界“带搏”生存时间最长的患者。胡根娣的心脏可谓“镌刻”着中国心脏起搏器的发展史,见证着中国起搏器从无到有、从“跟跑”到“并跑”的飞速发展,医院心内科技术的精进与传承。年10月21日,年仅25岁的胡根娣突然晕厥意识丧失,后被确诊为病毒性心肌炎完全性房室传导阻滞,即“阿斯综合征”。年10月,她再一次发生晕厥,医院急诊室,在这里遇到了心内科两位教授颜和昌和刘忠豫。由于晕厥频发,胡根娣只能一直卧床依靠口服麻黄素、静脉输注异丙肾上腺素维持生命,终日在死亡线上挣扎。年5月10日,刘忠豫与胡根娣的丈夫朱先生商量,建议为其安装正在研发的心脏起搏器。带着强烈的求生欲望,胡根娣接受了开胸手术,安装了第一台国产感应式心脏起搏器。3年后,刘忠豫又为胡根娣植入了首批国产埋藏式起搏器。在此期间,由于心脏起搏器电极腐蚀、螺丝生锈、电极脱位,囊袋发生感染、电池提前耗尽等一系列问题,胡根娣频繁接受手术,更换了10台心脏起搏器。她的救治经历也在某种程度上体现了早年国产心脏起搏器研发的艰难历程。年以后,胡根娣又陆续更换了6台心脏起搏器。随着起搏器技术逐步完善,胡根娣体内的起搏器使用时间越来越长,植入过程也趋于微创。医院,是因为年安装的心脏起搏器电池即将耗尽,需要更换新的起搏器。当时为她安装起搏器的医生,正是汪芳教授。汪芳介绍,此次更换心脏起搏器最大的困难在于确定植入方式。“由于胡阿姨此前已经经历过34次手术,体内安装过22台起搏器。她的腹部和胸腔遍布疤痕,而且那些老式起搏器的线圈还留在体内无法取出,无法再更换传统起搏器。”汪芳说,考虑到这些因素,专家团队决定为胡根娣安装新一代的“Micra无导线起搏器”。胡根娣体内残存的心脏起搏器线圈此次安装的无导线起搏器重量不到2克,体积仅有1立方厘米,使用寿命可长达10年以上,兼容1.5T/3.0T核磁共振扫描,且植入过程简单,手术时间较短,可以大大减少并发症发生的风险。日前,医院松江院区为胡根娣施行了第35次手术,装上了第23台心脏起搏器。团队娴熟地通过下腔静脉途径,使用特殊的输送系统和导管跨过三尖瓣膜,将心脏起搏器植入到患者右心室间隔部,所有起搏参数均达到预期效果,术后起搏器工作正常。手术全过程耗时不到30分钟,患者全程保持清醒,无需气管插管和呼吸机辅助。日前,胡根娣医院安装了第23台心脏起搏器近日,胡根娣怀着感激的心情顺利康复出院,继续着她高质量“带搏”生存的生命奇迹。作者:李晨琰胡杨文:李晨琰胡杨图:院方供图编辑:顾军责任编辑:樊丽萍转载此文请注明出处。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xlz/14811.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