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殷小琴

北京白癜风的最好医院 http://www.jk100f.com/

 春节长假七天,合家团聚,晚睡晚起,吃喝玩乐,不少市民觉得没玩够。转眼假期结束,回归正常作息时,许多上班族、老年人、读书娃出现浑身乏力、提不起精神,工作效率低、厌学等情况,这些就是典型的“节后综合征”。如果没有及时调整,很容易影响到生活工作乃至身体健康。近日,医院全科医学科副主任医师殷小琴和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秦爽,为大家支招如何尽早摆脱这些症状,快速恢复积极健康的生活和工作状态。

  上班族:调整作息适当制定工作计划

  春节期间,在重庆主城工作的万铮铮回到万盛,开启了假期模式,每天就是吃饭、睡觉、追剧,日子过得惬意又舒适。“还没有从假期的兴奋中走出来,一点也不想上班。”万铮铮说。

  殷小琴表示,春节过后,上班族的“节后综合征”具体会有以下四种症状,大家可根据“处方”对症下药。

  睡眠紊乱

  殷小琴表示,春节期间,无论是就地过年还是回家过年,假期不上班,导致不少人的作息不规律。节后上班,生活习惯、环境因素突然改变,有些人一时无法调整过来,夜里精神抖擞,白天萎靡不振,工作效率低。

  “处方”:尽快调整到原来的生活作息,每晚用热水泡脚5—10分钟,睡前不要让大脑高度兴奋,可听轻音乐助眠,确保睡眠规律;晚餐不能吃太饱,以清淡饮食为主,多吃维生素含量高的食物,胃肠不好和睡眠不好的人可喝枸杞泡的热茶。

  消化不良

  殷小琴说,春节离不开饭局,鸡、鸭、鱼、肉,再加上各种零食,一天到晚嘴不闲着。过不了几天,有些人便觉得毫无胃口,吃不下东西,胃部隐隐作痛;想吃素食清肠减肥,却出现腹胀等不适症状。

  “处方”:对待消化不良,要管住嘴,让胃肠道好好休息;合理运动,如快走、慢跑、做操、打球或跳舞等,让身心“动”起来,把胃口调整到正常状态;要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促进胃肠蠕动,促使体内有害物质排出。

  沉溺游戏

  春节期间,有这么一群人,足不出户,一天到晚与电脑为伴,沉溺网络。几天下来,只觉得头重脚轻、眼睛发干、看东西不清晰。工作后,心里还惦记假期生活,难以适应。

  “处方”:对于这种心理失调症,关键在于积极的自我调适,工作时尽量调整状态,全情投入;休息时要给心灵放个假,放松娱乐。

  精神涣散

  节后上班,晕乎乎不知道该做什么,常常坐在办公桌前长时间发愣,不知道工作从何做起;手脚发软,浑身无力。

  “处方”:积极调整,静心思考上班后应该做的事情,把心理调整到工作状态;可以对新一年的工作进行规划,做到心中有数,把全年的工作任务分解为几个小目标,以一种循序渐进的心态去完成,这样更容易尽快进入工作状态。

  老年人:调整情绪尽快投入到兴趣爱好中

  “孩子们一走,感觉心里被掏空,吃不下睡不着,血压都升高了。”家住润洲江山城小区的刘奶奶两个子女都在外地工作,过年时子女和孙辈都回家团圆,她忙里忙外不亦乐乎。可是,刚热闹了几天,孩子们又陆续离家工作,独自在家的刘奶奶干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平时爱好的麻将、广场舞都不参加了。

  记者了解到,像刘奶奶这样春节后郁郁寡欢的老人并不在少数。对于“空巢”老人来说,一年中最为期盼的便是子孙绕膝、合家欢聚的时刻,但假期结束后,子女又纷纷回到了各自工作岗位,家里一下子变得冷清,一时难以适应。

  春节期间情绪的大起大落、团聚时的劳累、不适的气候对老人来说都是“应激事件”。假期见到儿女,很多“空巢”老人心理都会处于亢奋状态,生物钟也容易被打乱。假期结束,儿女们一下都离开了,老人的情绪难免会失落。从期盼到喜悦,最后重回“空巢”,这样巨大的反差让老人心理一时很难适应,容易产生抑郁症等心理疾病。

  “处方”:儿女多关爱,老人积极自我调整

  老年人出现节后综合征主要表现为情绪上的改变。例如心情变差,闷闷不乐,对于原来感兴趣的爱好,也没有动力去维持,对任何事情都提不起精神,有的甚至变得暴躁,容易发脾气等。

  殷小琴介绍,由于情绪波动过大,部分老年人还会引发身体上的症状,例如突然觉得胸闷、心慌,手心冒汗,面部潮红或感到坐立难安等,而心电图等相关检查结果均无异常,这种情况往往是心理上的情绪投射到身体上。老年人节后综合征若得不到缓解,还会诱发冠心病、高血压、支气管哮喘等旧病。

  针对“空巢”老人的节后综合征,殷小琴建议,儿女应该多些关爱,老年人也应积极自我调整。老年人要学会管理好自己情绪,避免情绪大起大落;春节后尽快拾起平时生活中的兴趣爱好,多参加户外活动。作为子女,可以提前告诉父母自己在一年中有哪些安排,哪些时间能回家探望。如果不能经常回家陪伴老人,也要尽量多打电话,还可以拜托亲戚朋友多来探望。即使工作再忙,也不要冷落了父母,儿女每一句贴心的嘱托,都是给他们最好的“补药”。

  读书娃:以身作则帮助孩子调整心理状态

  “马上要开学了,女儿还有一堆没完成的寒假作业,这两天一提起学习她就很烦躁。”家住海棠晓月小区的李女士发现,过了一个春节,上小学二年级的女儿变得难管教了,晚上不愿睡觉,早上不愿起床,整天找零食吃,正餐却吃不下两口,学习更是静不下心来。

  与朋友交流,李女士发现不少孩子也出现类似现象。很多家长反映,节假日让孩子们尽量放松,谁知节后却分外头疼。

  其实,对于“把书包扔下一个寒假”的学生来说,要重新捡起书包,马上调整到学习状态,着实不容易。

  放假后,有的学生晚上不睡、早上赖床,玩电脑、看电视没有节制,无法静下心来学习。春节长假已过,开学在即,可寒假作业还没完成,但家长一提到学习,孩子就会显得不耐烦,让家长很抓狂。

  为了让孩子收心,家住江山城小区的江丽变身“虎妈”,给上小学二年级的儿子制定了“一揽子”计划:按孩子所在学校的正常作息时间起居,大人不在家打麻将,不在家里组织娱乐活动,按时准备一日三餐,督促孩子早睡早起;调节孩子的生物钟,适应开学后的时差变化,晚上9点半必须熄灯睡觉。

  计划虽好,执行起来却并不顺利。“孩子一开始很不适应,天天嚷着休息不好。”江丽无奈地说。

  “处方”:给孩子一个收心过渡期

  如何让孩子尽快收心,把心思放在学习上呢?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49中学心理辅导老师秦爽表示,孩子自我调节能力弱,节后综合征在他们身上往往表现得更加明显。春节假期,很多孩子跟着大人吃喝玩乐、晚睡晚起,假期后“刹不住车”,晚上精神好,白天起不来,学习提不起精神,有的小孩还会自称头痛、肚子痛,躲避学习。

  “让孩子尽快摆脱节后综合征,家长充当了关键角色。”秦爽说,春节后,家长应该尽快帮助孩子纠正不良的饮食习惯,处理好家里的零食,保证一日三餐按时按量,节后饭菜吃得清淡一点。对孩子玩电脑、看电视等进行时间限制,家长更应该以身作则,督促孩子早睡早起,逐渐恢复到上学时的作息习惯。帮助孩子制定符合实际的新目标,可以对他们起到激励作用,使其更快更好地进入学习状态。引导孩子收心不能操之过急,要循序渐进,给孩子一个过渡期。如果家长太着急,或者经常“唠叨”,反而可能让孩子产生抵触、逆反的情绪,导致事倍功半。

  同时,开学前,孩子要虚心听取家长的意见,把注意力转移到学习上来,查一查哪些功课、哪些知识点还需要巩固,及时请教同学和老师,复习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做好学习准备,这样才能跟上新学期的学习进度。

  (本组稿件由记者向虹谕采写)万盛日报

把业主的事情当成自己家的事情,树立主人翁的意识。

重庆万盛警方新春走基层反诈“福”送进千万家

搞笑图片:西瓜被偷她应该是第一个被怀疑的对象!

田艳涛当选中国抗癌协会肿瘤防治科普专委会主任委员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tyl/15420.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