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通高速救心路,让急性心梗患者重生

                            

抢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要的就是快,以及各科室间的协作。九院黄浦分院作为区域医疗中心,目前已实现急诊与重症医学科一体化管理,开辟了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介入导管室、CCU无缝连接的生命绿色通道,规范了急危重症患者抢救流程,大大提升了急诊救治能力。近期,在医务科的统筹协调下,急诊科(重症医学科)与心血管内科等科室通力协作成功抢救两例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

1

案例一

患者:男性,31岁,突发腹痛3小时来院急诊就诊。

急诊立即予以急腹症排查以及血常规、各项生化检查后,患者突发晕厥伴有冷汗,立即转入急诊重症抢救室,心电监护提示:“快速室颤”,时间就是生命,立即予以电除颤后转为“窦性心律”,此时心电图提示“V1-V6导联ST段抬高”考虑“急性前壁心肌梗死”。

第一时间联系心内科进行会诊,结合心肌酶:超敏肌钙蛋白I轻度升高,考虑为“STEMI”,立即启动胸痛救治绿色通道,迅速将患者转运至导管室行冠脉造影检查。连接生命监测仪、消毒、穿刺、置管后,心内科冠脉介入团队开始行冠脉造影,结果证实为“冠脉的左冠前降支近段完全闭塞病变”。

术中可见前降支近段为斑块破裂致急性血栓形成,完全阻塞向前血流。迅速开通前降支罪犯血管,予以对应处理后血栓明显减少,管腔残余狭窄小于50%,前向血流恢复TIMI3级,静滴“欣维宁”下台转入CCU病房继续救治。

开通前,血管闭塞

开通后,少量血栓

患者胸痛明显缓解,心监生命体征平稳,但心监可见频发“短阵室速”,考虑为“再灌注心律失常”,予以适当补钾、营养心肌、抗心律失常等对症治疗及预防心梗后急性心衰救治。

术后频发短阵室速

患者经过一周的系统治疗后,复查造影提示前降支完全血栓化解消散,残余狭窄<40%,血流正常;心超提示:急性心梗后,各房室大小正常范围,未见明显节段性室壁运动异常;不用行支架治疗。患者预后良好,现已出院。

出院前复查造影,血栓化解消散

2

案例二

患者:男性,59岁,近半年活动后胸闷、胸痛发作,休息后缓解,未重视;突发胸闷、气促3小时来院急诊就诊。

急诊予以检查后显示,急诊心肌酶谱正常,心电图可见V1-4ST抬高,考虑前降支病变。

立即联络心内科行冠脉造影检查,造影显示冠脉多支严重病变,右冠弥漫性病变多处狭窄、前降支中段闭塞、回旋支大的OM分支慢性完全闭塞,可见同侧侧支循环供应远端血流。

冠脉慢性完全闭塞性病变(CTO)曾经是冠脉介入治疗的禁区,随着技术及器械的发展,越来越多的CTO病变逐渐被征服,但是CTO病变开通难度大、并发症多,仍被视为冠脉介入治疗的最难点。冠脉介入团队讨论后,决定根据心电图情况,在微导管支撑下先行开通前降支罪犯血管。同时,为了让患者有更好的生活质量,团队决定向CTO发起挑战。

在微导管支持下通过闭塞段

球囊扩张后植入支架,成功开通血管

在心血管内科冠脉介入团队的完美配合下,成功开通本院首例CTO病例,该患者预后良好,现已出院。此次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介入治疗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急危重患者的成功抢救充分展示了我院多学科协作综合救治的优势,彰显了我院在心脏介入治疗技术的实力。我院心血管内科已正式独立开展冠状动脉造影36例,今后将进一步加强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为区域内百姓的生命健康保驾护航。

文/蒋金全陈奕纬徐宗雨

原标题:《打通高速“救心路”,让急性心梗患者重生》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tls/15855.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