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过劳死判定之争死在48小时之

白癜风初期症状图片 https://m-mip.39.net/fk/mipso_5410869.html

拼多多女孩「润肺」之死被舆论归为「过劳」,但拼多多在回应中并未提及「过劳」一事。

事实上,在中国并没有「过劳」「过劳死」的医学判定和标准。在法律文书中,与之最密切的相关规定是「认定工伤死亡」。

就好像一个漏斗,众多产生争议的个案涌入之后,能被认定符合「工伤死亡」的少之又少——需要满足在工作时间,工作地点发病,且在48小时内抢救无效死亡。

为什么是48小时?没人说得清这条线的划分缘由,我们所能看见的是,大量个案中离开的生命被卡在这条标准线之外——TA们死了,却不知因何而死。

于是,我们只能继续模糊地用「过劳死」「过劳」形容那些和「润肺」一样的人以及TA们身处的用工环境,但从未得到明确的支持与答复。

他是累死的

在拼多多女孩「润肺」离世一天之后,年12月30日,罗秀芳收到了法院的判决书。判决书中,法院驳回了当地人社部门对丈夫王永作出的《不予认定工伤决定书》。

年2月22日凌晨,罗秀芳的丈夫,44岁的保安王永倒下了。

这是正月的最后一天,王永在保安室值班。他在这家位于广东的物流公司服务了11年。长年以来,他习惯了「两班倒」的工作模式,每日连续工作12小时。

连续工作了30天后,夜里12点半,王永在岗位上头疼发作,4医院抢救,诊断为脑出血。

头疼仅仅是浮现出的冰山一角,病灶早已深入大脑内部,成为CT图上的白色高密度阴影。大脑血管破了,像突然炸裂的水管,血液往外蹿,损伤压迫着脑组织。医院的时候,王永的左半边身体已经动不了了。

第一次手术,脑出血穿刺引流,把混着脑脊液的血从脑室引出。

妻子罗秀芳在公里外接到噩耗。为了尽快赶到,她查了最近的机票,打了一辆车,坐到邻省。

第二次手术,血肿清除,脑膜修补。大脑像一块海绵,吸水膨胀,压力增大,要给头骨开一个窗,把血肿「疝出来」。

罗秀芳心急如焚,「那时疫情还很严重,到处都是警察。」但她只能冒着风险,匆匆赶路。

22日下午4点,第二场手术结束,王永转入ICU。医院,却只看到失去自主呼吸,只能靠呼吸机维续生命的丈夫。「已经是那种很深度的昏迷,瞳孔都已经放大了,」罗秀芳不懂,以为还有一线希望。

高额的治疗费用摆在那里,还要救吗?罗秀芳想救,这可能是她一生中最愿意相信奇迹的时刻。不同于慢性疾病,缓缓耗尽病人的生命,丈夫更像是被疾风突然吹灭的蜡烛。她想把火点上。

火终究没能点着。

两天后,2月24日晨8时,医生反复告知王永病情后,罗秀芳决定放弃治疗。3个小时后,王永的心电监护仪显示一条直线,被医生宣布死亡。

此时,距离王永被医院,已经过了55小时。

罗秀芳无法接受。在她眼里,丈夫「有习武经历,身体一向健康」。「他以前在少林寺练过武,听他师弟们说,他还拿过散打的全国一等奖。我认识他的时候,他就跟我说喜欢这个。」在她看来,正直,健壮,正是这两个特点让王永得到了保安的职位。

因此,罗秀芳觉得丈夫是加班累死的,颠倒的作息、连续12小时的工作让丈夫过度劳累,一只大手伸出来,把他往漩涡里拖。

王永的诊断证明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在此之前,夫妻俩感情很好。王永在外省打工,每月赚的钱几乎都寄到家里,自己只留几百元傍身。罗秀芳在家带着三个孩子,最大的16岁,最小的3岁。为补贴家用,她找了一份副食品销售的工作,每月能挣一两千元。

此后的10个月,罗秀芳丢下工作,一直在为丈夫的死亡是否符合「工伤认定」奔忙。

在这10个月里,依然有人同王永一样,因为繁重的工作而倒下。其中,引爆年舆论的是拼多多22岁员工「润肺」的死亡。

拼多多的声明中称,女孩是「在与同事一起走路回家的路上突然捂腹,晕厥倒地。同事立即呼叫医院,经近6个小时急救依然无效,不幸离世。」

但声明里并未提及,「润肺」是否因为工作繁重而诱发疾病死亡。《南方周末》曾援引当地员工说法,还原了这个女孩生前的工作日常。

她所在的当地团队有十几个人,租用了五六个仓库,管理两千多余家自提点。而「润肺」每天的工作在午饭后开始。白天寻找合适的供货商,夜里23:00至凌晨6点,她要跟踪对接供货商的集中配送,等货物抵达仓库,她一天的工作才算结束。

长时间的加班,日夜颠倒的睡眠,沉甸甸压下来,压在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上。

中国没有「过劳死」的概念

王永和「润肺」并非个例。年,央视新闻曾做过一次盘点:

年3月,深圳36岁的IT工程师张斌,被发现猝死在酒店马桶上,凌晨1点,他还发了最后一封工作邮件。据悉,为赶项目,他常常加班到早上五六点,又接着上班。

去世前一天,他跟妈妈说:「太累了」。

同年7月,江苏省某演艺集团员工王某,被单位同事发现死在了宿舍,后公安机关认定为心源性猝死。王某去世前最后一次演出工作时间长达十余小时。

年6月30日,南方医院创伤骨科主任医师金丹,医院宿舍逝世,年仅45岁。据同事称,金医生离世前两天,仍从清早一直工作到晚上10时许。

如果说数年前,这些案例尚属零星新闻里的他人他事。那么时至今日,引发舆论声潮更多源自「打工人」的感同身受。

这些无征兆、突发的死亡常常被报道为「猝死」,年4月《中国急救医学》刊登的《我国例尸解猝死病例流行特征分析》显示,影响猝死的主要因素是情绪激动(25.66%)和劳累(24.53%)。

「一些患者本身就有心脑血管疾病等隐性的内因,自己平常没有意识到。而在长时间、高强度的工作状况下,内分泌神经调节系统失衡,交感神经过度兴奋,肾上腺素持续分泌,都有可能诱发这些内因」,医院副院长、心血管专家黄抒伟告诉「偶尔治愈」,「只有心脑血管的疾病会突发,而其他的疾病,不太可能在几个小时之内出问题。」

在大众眼中,因较长的加班时间、较大的工作压力而导致的「猝死」与「过劳死」已经被划上等号。

「中国每年有60万人过劳死」,年,韩国媒体在报道里称。这一说法随后被指出是因为翻译的失误,原话为:“据估算,目前「中国每年大约有60万人发生猝死。」

在《过劳时代》一书的序言中,中国适度劳动协会会长杨河清对「60万人过劳死」的说法表示质疑,但也正是这则报道,让他意识到研究中国「过劳」现象的必要性。

年,他按照日本过劳死预防协会提出的10大「过劳」危险信号,对北京市中关村和CBD的员工进行了调研。结果显示,满足至少6项,处于「红灯危险区」的人占26.7%,这些人「随时可能过劳死」。

10大「过劳」危险信号

图片来源:杨河清《北京地区员工过度劳动状况的调查研究》

即使如此,即便「过劳」「过劳死」等词语在互联网频频出现,但这个从日本舶来的词汇,在中国的法律或医学判定中并未作出阐释,自然,也不会得到官方统计数据。

什么算过劳?什么样的强度算过劳?没有规定。于是,在法庭上,员工家属和公司往往各执一词。

尽管保安王永每天实际的工作时间远远超过《劳动法》规定的8小时,公司始终否认他「过度劳累」:「保安室夜班是在保安室内值班和休息,并不是连续工作12小时。」

死在48小时之内

由于中国没有「过劳死」的医学判定和标准。因此,体现在法律文书中,与之密切相关的就在于「是否认定为工伤死亡」。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如果职工因工死亡,其近亲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供养亲属抚恤、一次性工亡补助金等赔偿。

一次性工亡补助金标准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年约为49万,年提高至80余万。

这笔钱对于罗秀芳这样的家庭来说,意义重大,在失去主要劳动力之后,尚能有所支撑,有所慰藉。

罗秀芳的借条

图片来源:受访者供图

但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五条,「在工作时间和工作岗位,突发疾病死亡或者在48小时之内经抢救无效死亡」,才能够被认定为工伤。

公司没给王永买社会保险,倘若认定为工伤,公司就得作出赔偿。罗秀芳回忆起,在王永戴上呼吸机,医生已经让她做好「办理后事」的准备后,公司的管理人员发来

转载请注明:http://www.cnbmgeotech.com/xdtdl/12082.html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
  • 网站简介| 发布优势| 服务条款| 隐私保护| 广告合作| 网站地图| 版权申明

    当前时间: